2019年2月13日 星期三


補助部落、偏鄉發綠電 第一階段40案出爐

20190119

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文姿報導

為鼓勵偏鄉地區參與能源轉型,及原住民地區電力自給自足,經濟部能源局補助偏鄉及原住民地區設置綠能共40案,範圍涵蓋光電、風力、地熱、小水力、儲能等計畫。須在一年內完成綠能潛力盤點、民眾意願調查、設置規劃等,每案最高補助200萬元。真正的建置則在第二階段。通過的40案須再提出申請,才能爭取每案1000萬元的建置補助。

第一階段的40案包括偏鄉19案、原民地區21案;針對偏鄉綠能計畫,長期推行社區小型再生能源的陳秉亨提醒,凝聚共識須要長時間經營,綠能對很多地區都是全新的體驗,社區投入學習,建立自己的想法也很重要。

偏鄉19案強調公民參與  環境調查確保永續經營    

「原住民地區參與再生能源設置」與「民間團體於偏遠地區設置綠能發電設備」補助分屬兩個計畫,前者以55個原住民鄉鎮為主,由鄉鎮公所提出申請,目的在提升電力的自給自足;後者對象是偏遠地區鄉,強調民間協力與參與,由民間團體提出申請。

偏鄉綠能19案提案涵蓋新北市、新竹縣、南投縣、彰化縣、台南市、高雄市、宜蘭縣、花蓮縣及台東縣等縣市。原本計畫第一階段選出10案、第二階段5案。但能源局表示,基於鼓勵的原則,第一階段19案全數通過,但補助金額不一。

位在日月潭畔、南投縣魚池鄉邵族文化發展協會是申請獲准的案例之一。20189月伊達邵部落開始邁入綠能社區,動用部落共同基金架設5KW的太陽能板,提供組合屋白天用電,大幅減少家用電費。

該會主任陳姳曄表示,將運用這筆經費調查依達邵的小水力發電、擴大屋頂太陽能的可行性。此外,也會調查部落內店家和民宅安裝綠能的意願。每年觀光客人數達18~22萬人次的邵族逐鹿市集,也有意安裝太陽屋頂,結合綠能與觀光。由於伊達邵有裝設太陽能的經驗,發電的情況跟電費下降都看得到,部落長老大多很支持。




與台塑六輕僅一水之隔,飽受空污之苦的彰化台西村綠能健康社區促進會也在名單中。總幹事許震唐表示,預計在台西推動太陽光電跟小風機,沒有光電的時候也能有風力發電,但是,風力的資料非常匱乏。他指出,不當的投資會影響公民電廠未來20年營運,將以這筆經費投入綠能潛力調查。

目前台西綠能社區促進會會員共36人。許震唐說,很多人很支持綠能公民電廠,但說到出資,又是另一回事。匯聚共識是最困難的一部份,社區綠能教育也是工作重點。

部落資源豐富   原住民區21案爭取能源自主 

「原住民地區參與再生能源設置補助」對象為原住民鄉,依據原基法,須先徵詢取得部落同意或參與才能使用原民土地的資源。促成此計畫的立委孔文吉指出,原民地區能源也要自主,不能在再生能源政策中缺席。

宜蘭縣大同鄉是最早提出計畫的鄉公所,計畫以小水力跟地熱為主,目前已經完成英士村梵梵溪的地熱、水力及四季村四重溪的水力評估。大同鄉公所承辦官員表示,目前已經確定小水力可行,但要確定地熱的溫度,還要經過鑽探,需要很高的經費,將由部落與民間公司共同合作。不過,在這之前,計畫要先要經過部落會議同意。

花蓮縣卓溪鄉公所雖然起步較晚,卻很有想法。鄉公所研考申仲皓表示,會朝向綠能公民合作社的方向規劃,這樣綠能才能跟部落真正的結合,而不只是用部落土地設置綠能而已。

申仲皓說明,因為地處秀姑巒溪上游、也有灌溉渠道,目前的規劃包括太陽能跟微水力發電。古風村古風社區發展協會也在評估結合綠能與觀光。

凝聚共識  參與學習  才能根留社區

長期參與達魯瑪克部落綠能建置、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綠能社區小組召集人陳秉亨分享他的經驗。他表示,達魯瑪克前期計畫就花了兩、三年。社區常有不同的意見,花時間溝通、建立共識,這一點非常關鍵。其次、社區對綠能經驗不多,實際的參訪與交流會有所幫助。不少工作都要仰賴專業,例如綠能潛力場址的盤點,但不能全部都靠外來團隊,社區要跟著學習,建立知識、想法才能從社區長出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