架太陽能板防漏隔熱 "公民電廠"賺陽光財
2021-04-27 非凡新聞(記者黃梅琴、黃彥彰台北採訪報導)
https://www.pvesco168.com.tw/news-detail-2953447.html
台灣平均日照小時每年900到1650小時,以住商用電計算,台灣平均每人所需用電一年大約1200度,只要4片約兩坪大的太陽能板照得到太陽,就能滿足1人的需求,而全台有8、9百萬個屋頂,是實現公民電廠的好地方。
即使受限地理、氣候的台北市,也積極發展再生能源,位在大安區的低碳社區,樓高15層樓的屋頂上,太陽能板總共有250坪的面積,450多片的太陽能板,看起來相當壯觀,這一大片太陽能板正努力吸收太陽光能,經過變電器轉換產生電力。
社區主委陳有鵬:「現在是十一點零五分上午,那我們看一下今天的發電,它的發電今天早上到十一點是發電21點9度這一戶,那我們一共有十個頂樓,所以總共發電是超過200度,照這樣的情形看到下午,這一天我們十個頂樓,應該會發電超過500度,現在是四月不是高峰期,高峰期夏天的時候,會是現在的雙倍。」
夏天一天的發電量可達900度,賣給台電一天收入大約6千多元,但其實當初裝設太陽能板,不是為了賣電,而是解決漏水問題,屋頂的地面還看得到,之前用磁磚填補漏水的痕跡。
社區主委陳有鵬:「20幾年花治漏水,已經差不多是要1千萬了,這個錢是沒完沒了的一直花,這種防水型的太陽能方式,每一條縫我們都把它打上矽利康,像我這個已經將近2年了,到現在為止沒有花一塊錢,在治漏水上面,這個效果非常好。」
住在社區頂樓的住戶最有感,因為太陽能板還有隔熱效果,夏天電費省了百分之3、40。頂樓住戶夏鑽禎:「因為太陽能(板)幫我們遮住了,遮住了就減少漏水的狀況,如果是夏天的話,幫我們遮擋一下,溫度就降很多,那我的估計可能夏天的電費可能省百分之3、40。」
透過發電創造更多價值,最終成功說服住戶們,加入公民電廠的行列,在屋頂裝設太陽能板,總造價1200萬,台北市政府補助310萬,社區出資百分之20,另一半的錢由廠商出資,根據規定,台電必須以固定電價,收購電力為期20年,穩定的收入,形成了極大的誘因,社區一年發電量超過17萬度,一年收入超過120萬,預計8、9年可以回本。
社區主委陳有鵬:「目前為止已經有25萬度的發電量,25萬度你乘上7塊錢的話,已經是1百7、80萬了,8到9年就可以回本,報酬率超過百分之10。」
社區居民共享賣電的綠電收益之外,透過加裝過濾水設備,每年省下上萬元水費,十年來實行節能減碳,不僅獲頒台北市環保局的低碳社區,還讓住戶們每年都能領萬元紅包。
社區主委陳有鵬:「那我們一年省下來的水費跟電費是超過1百萬,那我就把這個省下來的錢就發給住戶,所以從十年前我們就開始,每一年發給每一位住戶1萬塊錢的紅包,我們已經發了11年了,已經發了1千6百多萬了。」
雖然台北市屬於高度開發且密集的城市,興建光電容易受到周邊高樓影響,導致設置率偏低,但截至110年3月底,中央加上民間設置太陽光電發電共36205瓩,預估年發電量約3453萬度,減碳量約17575公噸,約45座大安森林公園減碳量。
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公用事業科長何明育:「在2011年能源局它一個研究,台北平均日照大概2.61小時,但是我們經過108年109年來看的話,其實日照長度超過3個小時,實際的測起來還是適合進行發展,只是說台北市寸土寸金,所以我們希望能夠有更多的太陽能板設置在屋頂上面。」
響應全球2050年淨零排放趨勢,台北、新北、台中都相繼提出,將於2030年減碳百分之30的目標,推動公民電廠,讓人人都能發電,落實城市減碳,能源轉型不只是口號,公民掌握自己手上的一度電,也掌握台灣環境的未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